一、 什么是气胸?
气胸(Pneumothorax),通俗讲就是胸膜腔里进入了不该有的空气。这些空气占据了肺脏正常膨胀的空间,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,负压消失。于是,肺就像被挤压的气球一样,部分或全部塌陷(萎陷),从而无法正常地进行气体交换,引起呼吸困难、胸痛等一系列症状。
二、 气胸的常见类型与原因
根据病因,气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1.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(最常见)
· 对象: 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少年和年轻男性。这类人群通常平时身体健康,没有明确的肺部疾病史。
· 原因: 目前认为与先天发育有关,他们的肺尖部可能长有一些微小的、脆弱的“肺大疱”(像轮胎上鼓起的小泡)。在突然用力、咳嗽、打喷嚏,甚至安静状态下,这些肺大疱突然破裂,空气就从肺里漏到了胸腔中。
2. 继发性气胸
· 对象: 继发于已有肺部疾病的患者,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肺气肿、肺结核、肺纤维化、肺癌等。
· 原因: 这些疾病会破坏正常的肺部结构,使其变得脆弱,更容易破裂。这类气胸虽然发生率不如原发性高,但往往更危险,因为患者本身的肺功能就已经较差,一旦发生气胸,症状会更重,处理起来也更复杂。
3. 创伤性气胸
· 原因: 由外部伤害导致,如刀刺伤、枪伤、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等。也包括医源性操作,如胸腔穿刺、中心静脉置管等意外损伤肺脏。
4. 张力性气胸(最危险!)
· 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。它形成一种“单向活瓣”:吸气时空气能进入胸腔,但呼气时活瓣关闭,空气无法排出。导致胸腔内压力持续急剧增高。
· 后果: 不仅使患侧肺完全塌陷,还会将心脏和大血管(纵膈)推向健侧,压迫健康的肺和大血管,导致极度呼吸困难、休克,可在短时间内死亡。
三、 主要症状有哪些?
气胸的典型症状是“突然发作”:
· 胸痛: 多为患侧胸部突发、尖锐的刺痛或刀割样痛,可放射至肩背部。
· 呼吸困难: 感觉“气不够用”,呼吸急促。肺塌陷面积越大,呼吸困难越明显。
· 刺激性干咳: 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。
⚠️ 警惕危险信号: 如果出现口唇发紫、面色苍白、大汗淋漓、心跳极快、意识模糊,可能预示着张力性气胸或大面积肺萎陷,必须立即呼叫急救车!
四、 如何治疗?—— 核心是“把气排出去”
治疗取决于气胸的类型、严重程度(肺压缩比例)以及患者的症状。
1. 观察等待:
· 适用于少量、首次发生、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原发性气胸(肺压缩<20%)。因为胸腔有自行吸收少量空气的能力,可嘱患者卧床休息、吸氧(高流量氧可加速空气吸收),并密切观察。
2. 胸腔穿刺抽气:
· 适用于中等量以上、有症状的气胸。医生会用注射器连接针头,直接穿刺进入胸腔,将空气抽出来。此法简单,但复发率较高。
3. 胸腔闭式引流(最常用、最有效的方法):
· 对于大量气胸、症状明显或复发的患者,这是标准治疗方法。
· 医生会在胸壁切一个微小切口,置入一根柔软的引流管到胸腔,管子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装有水的密封引流瓶。这样,胸腔内的气体可以不断被排出,而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。肺会随着气体的排出逐渐重新膨胀起来。引流管通常需放置几天,直到肺完全复张且不再漏气。
4. 手术治疗:
· 目的: 主要针对反复发作(同侧复发) 或持续漏气的患者,目的是从根本上预防复发。
· 方式:胸腔镜微创手术,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,完全胸腔镜手术仅需做1~3个1.5厘米的胸壁小孔。微小的医用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情况投射到大的显示屏幕,等于将医生的眼睛放进了病人的胸腔内进行手术。手术视野根据需要可以放大,显示细微的结构,比肉眼直视下更清晰更灵活。所以,手术视野的暴露、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现、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及安全性好于普通开胸手术。气胸发作一次后会反复发作 建议做微创胸腔镜下胸膜修补术
五、 预防与注意事项
· 对于原发性气胸患者: 虽无法完全预防,但应避免剧烈运动、用力屏气、潜水(绝对禁忌!因为水下压力变化极易诱发气胸)、乘坐非加压舱飞机等。
· 对于继发性气胸患者: 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的肺部疾病。
· 戒烟: 吸烟是导致肺大疱形成和肺部疾病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,戒烟至关重要。
总结来说,气胸就像肺上破了个洞,让空气“跑错了地方”。它可能悄无声息,也可能来势汹汹。一旦出现突发性胸痛和呼吸困难,务必及时就医。现代医学对气胸的诊治已非常成熟,尤其是微创手术,能有效解决问题并防止复发。